職業教育,可以從學齡前兒童做起

儘管 “職業教育 “可能被認為是小學及以上年齡兒童的事情,但提早在學前教育階段就開始職業教育,可以為兒童提供一個瞭解自己的機會。以下是學齡前兒童接受職業教育的一些好處、可以讓他們寓教於樂的場所建議以及一些經驗分享。 何謂職業教育 您是否與您的孩子談過他們對未來的夢想、他們想從事的職業或他們想做的工作呢?對將來職業的思考可以說是對想選擇怎樣的生活方式的思考。 在日本認為職業生涯是一系列角色的累積,人們在一生扮演各種角色的過程中,發現自己角色的價值及其與自身的關係。職業教育是一種促進職業發展的教育,通過培養每個人必要的基本技能和態度來實現社會和職業獨立。 職業教育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就通過生活和品德課納入其中,但有哪些方法可以在孩子進入小學之前就為他們提供接觸職業教育的機會呢? 對學齡前兒童施行職業教育有什麼好處? 為了建立將來積極主動的職業生涯,瞭解自己非常重要。 早在三四歲或五歲上小學之前,職業教育和工作體驗就可以幫助孩子們瞭解許多選擇和他們喜歡做的事情,使他們更容易思考自己未來的道路。 從學齡前就開始提供職業教育,可能更容易讓他們更早地開始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 在人生的關鍵時刻或在設定目標時瞭解孩子的興趣、價值觀、長處和短處,可能會增加他們為自己做出正確選擇的機會。 有哪些地方可以對學齡前兒童進行職業教育呢 1.職業體驗主題樂園 有一些以職業體驗為主題的設施,通常在交通方便的百貨商場裡,會準備非常精緻逼真的制服與道具,小朋友可以在這裡用最輕鬆的方式,認識一個職業,並實際動手進行一些操作,也附帶可以進行一些買東西等生活體驗。 2.參觀工廠的小型體驗節目 一些製造商會在郊外開設大型設施,以有趣的方式向大眾介紹他們產品製作的過程,這些設施是週末假日親子旅遊的熱門景點,參觀過程中,孩子可以理解一樣東西是怎麼被製造出來的,通常也會有實際親手操作的小體驗。 3.政府提供的職業體驗 譬如醫院、消防局、警察局,有時候會舉辦親子日或兒童日,目的在跟社區做深度交流,在活動當天,小朋友也有機會實際與這些職業的人做近距離接觸,以初步了解這些職業的樣貌。 4.私人公司的家庭日 有些私人公司會舉辦親子日或家庭日,讓員工的孩子來參觀公司與家長的工作過程,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拉近親子距離,小朋友也能藉此一窺父母的職業,還有實際的工作內容。 對孩子進行職業教育的家長體驗談與心得 一起來看看有學齡前兒童的家長分享他們在職業教育方面的經驗。 "從孩子三歲起,我們每半年就會去一次有提供職業體驗的主題公園,三歲時,他在大哥哥大姐姐面前非常緊張,但現在已經五歲了,他會主動說:下次我想做這個,下次我想做那個!並樂在其中! 也許是因為在主題公園的經歷,她將來想成為一名披薩製作師。" "我不知道這是否可以稱之為職業教育,但我會讓孩子去體驗各種課程,週末去參加各種活動,去各種地方玩,因為我希望我的孩子有很多不同的經驗。" "暑假期間,有一次公司舉辦了邀請孩子到父母工作的地方參觀的活動,所以我的孩子們可以看到我工作的地方。這對我們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因為我們很少在孩子面前談論工作! 在公司食堂共進午餐給我們都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我女兒參加了幼稚園的一次校外教學,參觀了一家糖果工廠。 她說她非常喜歡看巧克力的製作過程,覺得很有趣,並開心地與我分享。" 給予學齡前兒童各式體驗職業教育的機會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從小就瞭解自己擅長什麼、喜歡做什麼,讓他們更容易知道自己將來想做什麼。 職業教育是一個瞭解自己的機會。在學前教育階段,讓孩子們獲得各種不同的體驗,這樣他們就能為自己將來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

孩子看牙醫的時機跟九個要點

我的孩子什麼時候開始看牙醫?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疑問。帶孩子看牙醫會讓他們感到非常焦慮。本文將告訴您什麼時候孩子需要看醫生,以及治療前後需要注意什麼。 應該要讓小朋友什麼時候去看牙醫? ※乳牙長出之時 乳牙在 6-8 個月大時開始慢慢長出來。乳牙開始長出時是 “第一次去看牙醫 “的信號。乳牙較薄,牙齒結構(牙齒成分)較弱,因此很容易快速發展成蛀牙。乳牙在生長過程中也需要更多的牙科護理。當乳牙長出時,請先去牙醫那邊一趟。 ※乳牙長全之時 乳牙長全的時間點因人而異,通常所有乳牙(約 20 顆)會在 1.5 到 3.5 歲之間長齊。當孩子能夠吃固體的食物時,他們更容易將食物殘渣留在口中,從而更容易導致蛀牙。因此,建議在乳牙長齊後進行一次檢查。建議在適當的時候也給孩子去給牙醫做檢查,以確保以後長出的恒齒能健康。 ※開始換牙時 六歲到十二歲之間,乳牙會被恒齒替代。剛長出的恒齒更容易蛀牙,因為它們和乳牙一樣,抗蛀牙能力較弱,而且溝紋深而複雜,較不容易好好刷牙清潔。這也是開始矯正治療的最佳時機,因為此時恒齒的排列已經確定。要特別注意恆齒長出的時間點,並積極進行檢查。 去看牙醫前要注意的事項 1. 選擇孩子喜歡的牙科診所 選擇一家能為孩子營造安靜氛圍,並專門兒童牙科的診所。現在越來越多的牙醫診所都設有兒童活動室,並提供各種玩具和圖畫書。此外,牙醫的網站也會介紹他們是如何治療和照顧兒童的。瞭解牙科診所適合兒童的程度與優缺點,選擇一個讓孩子期待去看牙醫的牙科診所。 2. 對牙醫使用正面的語言 避免說 “牙醫很可怕 “或 “看牙醫會很疼 “之類的話。如果您告訴孩子他們會得蛀牙,會很疼,或者牙醫會鑽牙,他們就會對牙醫產生負面印象。去看牙醫時,說一些正面積極的話,如 “在牙醫那裡,可以讓牙齒變得白又漂亮喔”。 3. 解釋看牙醫的好處 解釋定期去看牙醫的好處是個好方法,例如 “如果你的牙齒健康,你就可以吃更多好吃的東西”。 牙醫的正面形象將使孩子們更有可能積極主動地接受治療。 治療後父母該注意的事項 4. 與孩子溝通 牙醫治療後,可以稱讚孩子做得最好。父母的話會增強孩子的信心,讓他想下次再加油,再試一次。”你的牙齒怎麼樣?”、”有健康的牙齒真好吧!”等提高預防意識的對話有助於減少他們對看牙醫的抗拒。 5. 討論您的任何擔憂 即使在治療後也要留意口腔狀況。檢查孩子們是否疼痛,或者他們的口腔是否有任何令人擔憂的情況。如果您確實看到了令您擔憂的情況,請儘快詢問為孩子做治療的牙醫。 為了不讓孩子討厭牙醫所下的功夫 6. 正確談論看牙醫和治療的重要性 小朋友也需要做好心理準備,如果在他們準備好之前就帶他們去看牙醫,他們可能會感到加倍害怕。去看牙醫前提前告訴他們,例如:”明天我們要去看牙醫,醫生會幫你把牙齒弄得又白又漂亮”。如果能提前跟孩子說去看牙醫以及治療的重要性,孩子會感覺更安心。 7. 選擇孩子心情好的時候 選擇在孩子心情最好的時候預約治療非常重要,避免在孩子餓了、困了或在看某個節目的時候去。如果在孩子無法集中精神的時候帶他們去看牙醫,可能會導致他們的治療效果不佳,並對牙醫產生負面印象。建議家長選擇上午,因為那個時段大部份孩子心情相對較好。 8. 忍住不要說 “疼嗎?”這句話。 在治療過程中,家長很容易擔心孩子而問 “疼嗎?”,然而,聽到 “疼”這個詞可能會讓孩子們感到脆弱、緊張或失去耐心,他們可能會開始哭泣。在治療過程中,即使家長可能會擔心,也要儘量溫柔地陪伴孩子,讓他感到安心。…

自然育兒的魅力和注意事項

什麼是自然育兒? 近年來,人們對 “自然育兒 “的興趣與日俱增。 首先,什麼是自然育兒? 神奈川縣網站對自然育兒作了如下解釋:自然育兒是一種以戶外遊戲和運動為重點的育兒和幼童教育形式,旨在加深幼兒的各種體驗,並相信能同時增強他們的智力和體力。 自然育兒通過體驗大自然來提高兒童的能力。都市化導致接觸大自然的機會減少,人們對環境問題的興趣日益濃厚,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導致越來越多的家長對自然育兒感興趣。 自然育兒的五個優點 讓我們具體看看自然育兒的好處。 1.培養自尊心 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的研究表明,經歷過露營、登山、河流嬉戲和冬季運動等自然體驗的兒童,其自尊心明顯會受到正面影響。 研究還發現,小學階段的自然體驗等經歷對日後的發展也有正面影響,即使已經過去了很長時間。 2.增進溝通能力 日本文部科學省的上述研究表明,自然體驗不只可以培養兒童的自尊心,也能培養對外交際能力。 因為幼兒和中小學生很難獨自體驗大自然。與成年人合作可以培養孩子的對外交際能力。分組進行自然育兒還有助於兒童在與其他兒童和教師互動時培養溝通技巧。 3.培養求知慾 在自然育兒中,孩子們一年四季都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他們可以通過晝夜長短、氣溫高低以及與動植物的接觸,親身體驗四季的變化。 在這個充滿大自然氣息的環境中,孩子們的感官得到刺激,求知慾得到培養,他們可以觸摸到土壤和水,聽到風的聲音,並被大自然中不同的氣味所包圍,透過這些,孩子的感官得到刺激,求知慾得到培養。 4.培養出創造力 在大自然中,沒有日托中心或家裡的玩具。自然育兒的另一個好處是,孩子們可以利用大自然中的物品以創造性的方式玩耍,而不是以固定的遊戲方式遊 玩,從而培養他們的創造力。 5.提高身體素質 在以自然為基礎的托兒所中,體育活動頻繁,基本體能可以得到提高。當孩子們跨過大石頭、爬上樹並以各種方式運用自己的身體時,身體技能也會得到提高。 自然育兒的注意點 提供自然育兒的幼稚園可能沒有校舍,可能僅用帳篷或防水布為孩子們遮雨,但基本上,如果下雨,孩子們就會穿上雨衣,享受只有在雨天才有的自然體驗。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由於孩子們長時間在戶外活動,衣服經常會被弄髒,甚至還可能會受些輕傷。 在以自然育兒為主的學前班中,似乎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許多場景都需要家長的合作。 在育兒過程中運用自然育兒的知識 在日本,有資格證書可以制度性學習自然育兒的知識,幫助兒童享受大自然並在大自然中保持安全。瞭解如何根據兒童的發展階段充分利用大自然,以及自然環境中的風險和如何避免這些風險,這些知識在與兒童一起進行戶外活動時非常有用。 讓兒童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中成長的自然育兒 近年來,體驗大自然的機會越來越少,尤其是對於生活在城市裡的孩子來說,但這其實非常可惜,因為孩子們在大自然中能培養各種能力。 越來越多的托兒所和幼稚園採用以自然為基礎的兒童教育方式,因此,最好能找到一家能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親近大自然的幼稚園。即使是附近沒有山脈、河流或森林的城市地區的幼稚園和托兒所,也可以選擇積極為孩子們創造就近接觸大自然機會的教育設施。 即使幼稚園不提供自然育兒服務,但如果能提供體驗自然的機會,例如參加一日體驗活動或在假期享受戶外活動,也是很好的。

實踐 “遊戲式學習 “的四個要點

您聽說過 “遊戲式學習 “嗎?”遊戲式學習 “通過令人興奮的遊戲體驗來培養兒童的學習能力。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向您介紹 “遊戲式學習 “的預期目標和一些實踐要點。 什麼是遊戲式學習? 遊戲式學習是由 “playful “和 “learning “兩個片語結合而成的。”playful “指的是一種享受和興奮的狀態,而 “learning “指的是學習,它是一種通過遊戲和令人興奮的體驗來加深兒童學習的方式。 基本上,遊戲是自發進行的。允許小朋友自己選擇想做什麼樣的遊戲,也並沒有既定目標。 例如,喜歡車輛的孩子會玩汽車和火車玩具,製作和搭建裝置,觀察路上和車站裡行駛的車輛。在此過程中,孩子們加深了對車輛的認識。 通過激發好奇心和探索的體驗,孩子們自主地加深了學習,這就是遊戲性學習。 預期從遊戲式學習中獲得的益處 遊戲式學習有什麼好處? 1.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即使是全心投入遊戲樂趣的孩子,實際上也在遊戲中進行著各種挑戰與嘗試。即使沒有做對,他們也會通過嘗試和錯誤來探索遊戲方法,問自己 “我該怎麼做?他們在經歷錯誤中探索遊戲的方法。 因此,遊戲性學習有助於在不知不覺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2.激發兒童的學習動機 以興趣和樂趣為出發點的遊戲式學習,可以鼓勵兒童自我激勵式學習。 學習動機增強了,想瞭解更多的願望也就更強烈了!一些小朋友會持續學習,並將學習作為一種習慣。 3.可以培養實踐的能力 遊戲式學習是通過遊戲和親身體驗來深化學習,因此還可以培養單純知識性學習無法獲得的實用技能。 通過實際觸摸和體驗眼前的事物,還能發展自己獨特看事情的角度。 4.提高溝通技巧 遊戲式學習可以單獨進行,但多人一起玩也有好處。 當幾個人在一起自由玩耍時,他們需要無拘無束地相互交流,這自然會發展他們的詞彙量和表達能力。當幾個人一起玩或分享活動時,團隊精神得到了培養,溝通能力得到了提升,這也是遊戲式學習的另一個好處。 5.改善運動能力 遊戲式學習不僅能提高學習能力,還能改善運動能力。通過在戶外自由玩耍,孩子們可以盡情享受跑、踢、投、跳的樂趣,同時提高一系列身體機能。 遊戲式學習實踐的四個要點 當孩子們喜歡自主學習時,通常家長們就會感到高興。以下是實施遊戲式學習的四個建議。 1. 瞭解孩子的興趣和關注的事物 為了讓孩子自發地接觸到他們想瞭解的話題,家長必須仔細觀察孩子,發現他們興趣和關注的事物。為了培育這些開始的契機,提供各種動手機會也很重要。 2. 創造一個讓他們自由參與的環境 一旦找到孩子著迷的東西,就要為他們創造一個可以自由玩耍和學習更多知識的環境。 例如,如果您的孩子對魚感興趣,您可以在他們容易看到的地方放置繪本或相關書籍,去水族館參觀或去釣魚,或讓他們接觸可能也喜歡的活動。雖然一開始他們可能需要父母或監護人的協助,但隨著他們的求知欲越來越旺盛,他們會逐漸開始自己收集資訊。 3. 創造接觸真實事物的機會 在 “遊戲式學習 “中,重要的是接觸真實的事物和實際經驗,而不僅僅是紙上談兵。通過實際體驗,產生新的問題,進一步思考是遊戲式學習的一個特點。 根據內容的不同,讓多於一個人完成工作可能也會有助於產生新的想法和分享觀點,因此,讓孩子們樂於參與小組活動和加入團隊中可能是個好主意。 4. 尊重兒童的獨立性 當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時,很容易對他們說:”這個也很好玩 “或 “你為什麼不這樣做呢?”…

教育者的兩種思維模式

教育領域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和信息,還包括幫助他們培養在生活中取得成功所需的技能和態度。 因此,成為一名有效的教育者需要的不僅僅是學科專業知識——它還需要一定的心態、一種思考方式和一種既包含理性又包含情感的教學方法。 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教育者的兩種思維模式,以及他們如何共同創造積極的學習環境。 理性思維 理性思維是教育者的一部分,專注於教學的技術和客觀方面。 它涉及設定學習目標、設計課程和評估,以及評估學生的進步。 擅長這一領域的教育工作者往往是有條理、善於分析和以數據為導向的。 理性思維對於有效教學至關重要,因為它可以幫助教育工作者確保他們的課程符合學術標準,滿足學生的需求,並準確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 精通這一領域的教育工作者能夠確定學生可能遇到困難的領域,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和支持,並使用數據對他們的教學實踐做出明智的決定。 然而,重要的是要認識到理性思維只是成為有效教育者的一部分。 雖然對教學的技術方面有深刻的理解很重要,但與學生建立強烈的情感聯繫也很重要。 情緒化的頭腦 感性思維是教育者的一部分,專注於與學生建立關係,營造積極的課堂文化,培養對學習的熱愛。 在這方面很強的教育者往往具有同理心、耐心和同情心。 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同樣重要,因為它可以幫助教育工作者創造一個讓學生感到安全、受到重視和支持的環境。 擅長這一領域的教育工作者能夠與學生建立牢固的關係,識別並回應他們的情感需求,並在課堂上營造歸屬感和社區感。 此外,情緒思維很重要,因為它可以幫助教育工作者培養學生對學習的熱愛。 當學生感受到與老師和同齡人的情感聯繫時,他們更有可能被激勵、投入並願意在學習中承擔風險。 精通這一領域的教育工作者能夠圍繞學習營造一種興奮感和好奇心,培養學生的成長心態,並激發他們追求自己的激情。 平衡雙方思想的重要性 雖然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不同,但它們並不相互排斥。 事實上,他們共同努力創造一個支持學生成長和發展的積極學習環境。 當教育工作者能夠平衡雙方的想法時,他們就能夠創造一種既嚴謹又支持的課堂文化。 他們能夠為學生設定高期望,同時提供滿足這些期望所需的情感支持。 他們能夠使用數據來指導他們的教學實踐,同時還能響應學生的情感需求。 此外,平衡雙方的思想有助於教育工作者避免倦怠並保持專注於他們的工作。 當教育工作者能夠在情感層面上與學生建立聯繫時,他們更有可能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滿足,而不太可能體驗到孤立或超然的感覺。 結論 成為一名有效的教育者需要技術專長和情商。 理性思維對於設定目標、設計課程和評估學生進步很重要。 情感思維對於建立人際關係、營造積極的課堂文化和培養對學習的熱愛非常重要。 當教育工作者能夠平衡雙方的想法時,他們就能夠創造一個既具有挑戰性又具有支持性的學習環境。 他們能夠在更深層次上與學生建立聯繫,並在課堂上營造一種社區感和歸屬感。 最終,平衡雙方的思想對於創造教育至關重要。

激發學生謙虛好奇心的四種方法

研究表明,知識謙遜和好奇心是相輔相成的,這是有道理的:當我們感到好奇時,我們自然會想要了解更多(“誰是剛加入我班的新生?”)。 當我們遇到不確定性或知識差距時,我們會尋求新信息或更好的理解(“這個機器人實際上是如何工作的?”)。 如果我們在理智上對這種不確定性保持謙虛,我們也可以承認我們並沒有所有的答案—我們的信念可能是錯誤的,我們的理解是不完整的。 事實上,研究人員將知識謙遜與尋求新信息和體驗的渴望聯繫起來(“我不知道,但我想知道!”)。 此外,好奇心更強、思想更開放、更謙虛的人更有可能在挑戰(如倫理辯論、令人困惑的科學實驗或有爭議的小組項目)中堅持不懈,因為他們將自然的停止和開始視為機會 為了成長—而不是失敗或錯誤。 在最近對 11 個國家/地區大城市的 3,000 名學生進行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好奇心和毅力最能預測兒童和青少年在數學和閱讀方面的學業成功。 研究還表明,知識上的謙遜可能會激發學習者尋找挑戰並努力克服挑戰—這是在學校取得更大成功的另一條途徑。 謙遜可以讓我們擺脫自負,導致思想更加開放和靈活,減少防禦,並願意從他人的角度學習。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孩子帶著不確定感和學習慾望來解決一個看似令人生畏的數學問題,她沒有什麼可失去的—尤其是當她知道她可以在老師的支持下探索多種途徑來解決問題時 和同齡人。 好奇心和謙遜一起可以激發我們的學習熱情,同時自然地讓我們敞開心扉接受他人的觀點,但是我們如何在課堂上激發好奇心並培養謙遜感呢? 這裡有四種以證據為基礎的策略,可以在學校鼓勵謙虛的好奇心。 1.練習認真傾聽 在我的研究回顧中,我發現了我認為好奇心和謙遜之間最明顯的聯繫—那就是傾聽。 事實上,研究員邁克爾·萊曼 和他的團隊最近開發了一種聆聽練習,可以讓人更加謙遜。 關鍵在於:當研究參與者好奇地傾聽時,“就好像演講者正在告訴他們他們聽過的最有趣的事情一樣”,那麼這對成員的謙遜感就會增加。 想一想有父母、朋友、親戚或同事全神貫注地關注你是什麼感覺。 當他們表現出對你所說的完全著迷時,感覺如何? 對我來說,這是解除武裝。 我的身體放鬆了,我感到更加自在和充滿活力—我感覺更有能力成為“我”。 如果我們想讓我們的學生更加適應不確定性和智力挑戰,我們需要創造讓人感到支持、鼓勵心理安全並增強信任感的空間。 2.強調問題的價值 如果你想在課堂上培養那種快樂探索的感覺,問題是你交易的有力工具。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與從同一個“非好奇”機器人那裡學習類似信息的學生相比,與“好奇”機器人老師一起閱讀並提出問題和疑惑的孩子在“好奇和探索任務”上得分更高。 機器人說了什麼? 諸如“我想知道如果……會發生什麼”或“我想知道你現在會做什麼”或“這是一個很棒的詞,是什麼意思?” 總而言之,我們作為老師和學習者使用的語言會顯著影響我們的好奇心和學習態度。 3.以敬畏之心鼓勵探索 如果問題可以激發好奇心,“敬畏”可以培養謙遜感。 當我們遇到比我們自身更大、挑戰我們世界觀的事物時,我們往往會產生敬畏之情—自然、音樂、藝術和建築等事物通常會喚起敬畏感。 星光熠熠的夜間野營旅行、搖滾音樂會或在線訪問 Google 地球都可以激發敬畏之心,讓我們感到自己更渺小、更願意接受他人的觀點、更好奇,甚至更慷慨。 享受美妙經歷的人也往往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有更平衡的看法,研究表明,他們的朋友往往認為他們比其他人更謙虛。 4.統一不確定性 雖然敬畏可以是一種美好的體驗或感覺,但我們當然不會被社會化以陶醉于謙遜—尤其是在西方文化中。 承認你不知道意味著你無法控制。 甚至我手邊的線上詞典也將“謙虛”一詞與“溫順”、“卑躬屈膝”和“羞辱”等詞聯繫在一起。 那麼,您如何幫助孩子適應不確定性呢? 您首先對其進行建模。 “我不知道那個問題的答案。 我們在哪裡可以找到它? “有時候,當我試圖解決一個問題或閱讀一段話時,我會失去思路。 我也很困惑,這是過程的一部分。 我們怎樣才能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心理學家Martin Covington提醒說,對失敗的隱隱恐懼會直接影響我們的自我價值感,這是我們對自身價值的基本信念。 然而,如果我們不能對一點點不確定性感到更自在,那麼在一個充斥著不請自來的意見的世界裡,我們將繼續默認知識分子拳擊台。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與其他學生相比,學習如何使用名為“泰格”的“同伴”機器人解決難題的小學生最終更強烈地認同成長心態信念。…

如何幫助青少年減輕對自己的壓力

我朋友十幾歲的女兒在上個學期即將進行一場重要的考試。 從考試前一周開始,她就不停地學習。 每一個可能的可用時刻。 考試前一天晚上,她幾乎沒怎麼睡——太緊張了,在床上翻來覆去,腦子裡翻來覆去地想著所有她需要知道的事實,擔心自己錯過了什麼重要的事情。 當她終於進去參加考試時,她嚇得幾乎癱瘓了,幾乎無法清醒地思考。 對於青少年來說,這是一段非常艱難的時期。 我知道你在想什麼——青少年時期一直很艱難。 但根據美國衛生局局長在 12 月發布的諮詢意見,青少年今天面臨的壓力是前所未有的。 青少年心理健康正處於危機之中。 這不僅僅是來自大流行:根據 2019 年 CDC 青年風險行為監測調查,青年人的心理健康在過去十年中急劇下降,抑鬱和悲傷增加了 40%,而有自殺計劃的人增加了 44%。 發生了什麼事? 當然,還有很多外部因素在起作用。 封鎖和學校停課使青少年與世隔絕——在這個時期,適合發展的事情是與同齡人建立聯繫。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 2018 年關於美國壓力的報告,青少年和年輕人從新聞中聽到的壓力很大:槍支暴力(特別是校園槍擊和大規模槍擊)、政治不和、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分離和驅逐出境移民家庭,以及性侵犯和性騷擾。 但在這裡我想關註一些更內在的東西:許多青少年對自己的極高標準。 無論是渴望全優、完美無瑕的皮膚,還是成為運動明星,想要脫穎而出成為“最優秀”的追求往往會驅使青少年對自己不懈努力,這可能會導致無價值感和抑鬱感。 然而,知道有一條出路——他們不必為了成功和快樂而無情地打擊自己——可以極大地緩解青少年的壓力。 青少年的完美主義 當我女兒上高中時,她堅持要參加所有可用的 AP 課程。 她爸爸和我都鼓勵她對自己放輕鬆一點,只參加她最喜歡的科目的 AP 課程。 我們向她保證,她可以在不參加所有課程的情況下進入一所好大學。 但她堅持,並給了我一個經典的青少年白眼,不可否認,“媽媽,你就是不知道……” 許多青少年覺得自己不夠好,除非他們在班上名列前茅,在他們選擇的運動中表現出色,在他們演奏的樂器上是最好的,有很多朋友,在任何事情上都有數百個在他們的貼文上點”讚”……你知道我在說什麼了吧。 這種“不夠好”的感覺部分來自於與他人比較或社會比較。 儘管將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是很自然的——它植根於我們對歸屬感和被接納的內在需求——但這不一定對我們的心理健康有益。 原因是我們陷入了一個不可能的難題:我們覺得除非我們比那些與我們比較的人更好,否則我們不值得,而且——明白這一點——我們必須在所有方面都更好。 在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 當然,我們不可能什麼都比誰都好! 對於青少年來說,通過將自己與他人比較來確定自己的價值在有成績和 GPA 的學校中一直存在,這使得很容易準確地看到你如何衡量你的競爭對手。 我仍然記得 40 多年前我在高中畢業班中的排名! 更糟糕的是,社交媒體助長了社會比較,你收到的“喜歡”數量清楚地表明了你有多受歡迎。 所以沒有隱藏或偽裝; 如果你只得到幾個“讚”,那麼在別人眼中你顯然是個社交失敗者。 它在那裡供全世界看到。 難怪富蘭克林羅斯福說:“比較是快樂的小偷。” 將自己與他人比較並努力做到完美是導致心理健康問題的良方。 我們從研究中得知,自我批評的完美主義——那種你為自己設定高標準並在達不到標準時批評自己、專注於失敗並不斷懷疑自己的完美主義——與抑鬱和焦慮有關。…

日本最新學問:探究學的介紹

探究學是什麼? 通常的學習方式是老師依照教科書或課本單向講授,但探究學是一種學生自主學習並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具體而言,學生通過收集信息來尋找答案,解決自己發現的問題和疑問,進而培養探究心,更深入地研究問題。 這種學習方式相比傳統的學習方法,更注重學生自主思考、調查和探究,因此能夠培養學生更主動地思考、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探究學被需求的原因 為什麼現在學校的學習指導方針中包含了探究學呢? 這是因為現代社會的全球化、人工智慧的普及、新冠病毒感染擴散等,快速變化的社會情勢變化對此起了很大的作用。 即使是在這樣接近的未來,也需要培養具有更強的靈活性以應對變化的人才。探究學被期望能夠培養出能夠開拓自己未來的學習方法。 此外,由於人工智慧的進步,未來許多工作都可能被AI取代。探究學被認為是培養孩子未來不會被AI取代的技能之一。 學習探究學的魅力 學習探究學的魅力在於,可以獲得傳統學習方法所無法獲得的思考力、判斷力和表達力等能力。 探究學的過程由以下四個步驟組成: 通過按照這些步驟進行,可以發展和獲得生活所需的能力,如思考力、判斷力和表達力等,這些能力無法在書本上學習。此外,通過掌握這些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科學習的熟練度。因此,通過學習探究學,也可以期望整體學習能力的提高。 探究學總結 本次介紹了現在引起關注的「探究學」。 在傳統的學習方式下,難以有效推動知識的灌輸,這種狀況不容易達到有效學習的效果。有時候,人們可能會失去本來應該用於熱衷自己喜愛的事物的能量和好奇心,並且難以培養自主思考的能力。 與這種傳統的學習方式截然不同的一種學習方式,「探究學」的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探究學可以充分發揮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中發展出相應的任務和問題,並採集信息來制定解決方案。 未來,預計將增加更多學習探究學的學校或網上學習探究學的孩子。如果更多孩子可以接觸探究學,那麼這個世界可能會變得更有吸引力。

跟嬰兒互動的訣竅

大家可能都知道跟嬰兒互動很重要,但就算理解卻不知道具體該怎麼做的人卻意外很多,不知道該怎麼做的理由可能是不知道要跟嬰兒說什麼好,或是嬰兒若沒反應該怎麼辦等。 跟嬰兒互動很重要的理由 一般認為開始跟嬰兒互動的時間點是出生後沒多久,聽不懂大人在說什麼,也還不會說話,跟嬰兒說話會給他們帶來什麼好處?這裡說明三個跟嬰兒互動很重要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