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腦科學為基礎的學習法會讓學習更有效率嗎?
腦科學是對人腦功能的詳細研究,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從醫學、生物學、心理學到電子學,這是因為大腦負責許多人類功能,包括視覺、聽覺、情感、運動、記憶、語言和思維。
記憶、思考和言語表達的任務是由大腦的神經細胞來完成的。
在學習時,如果採用基於腦科學的學習方法,有效地輸入和累積,而不是盲目地做,也就能順利輸出。
四種以腦科學為基礎的學習法
海馬體是大腦的一部分,參與記憶和空間學習能力,它不能一次存儲大量資訊。資訊被分類,如對一個人的生活至關重要的資訊,往往會被作為長期記憶,其他資訊幾乎都被認定為短期記憶,這些資訊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從人的記憶中抹去。
理解這一點,採用基於腦科學的學習方法,可以促進長期記憶。
- 重複進行
為了使無意義或無趣的資訊成為長期記憶,海馬體需要將其誤認為是重要資訊,最有效的方法是不停重複。
通過重複學習,即資訊在被遺忘時被重新學習,當資訊一次又一次地被送回時,海馬體會將資訊識別為重要的,此外,即使你認為你已經忘記了什麼,一旦你學會了,它的痕跡就會作為神經通路留在海馬體中一段時間。
因此,藉由重複難以準確回憶的資訊,可以通過從潛意識記憶中反覆回憶來保留為長期記憶。
- 多花些時間在輸出上
與其把時間花在輸入上,也就是通過閱讀參考書、聽講座或背誦來獲得資訊,不如把更多的時間花在輸出上,即在筆記本上寫下你所學到的東西或與他人談論你所學到的東西。
活用資訊也就是輸出,對於保存記憶至關重要。
聽講座時做筆記,讀書時筆記書中的重要部分,以及大聲朗讀重要部分,對保持記憶很重要,教別人更是一種特別有效的學習方式。
- 朗讀出來
正如上一段所述,輸出在學習中很重要,特別是,大聲朗讀你想記住的資訊會刺激你的大腦,使其更容易記住。
此外,朗讀而不是默讀不只更容易記住資訊,亦有可以整理思緒,容易集中注意力等種種好處,此外,講給別人聽,也就是以教學方式解釋資訊也是一個好主意。
- 告訴自己學習是一件有趣的事
如果一邊覺得很無聊很枯燥一邊在學習,你會發現很難集中注意力也不持久,因此,與其頑固地厭惡學習,不如敞開心胸接受,並試著暗示自己的大腦,現在正在學習的東西是有趣的。
就算如此,有時孩子也會有不想學習的情緒,在這種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先做自己喜歡的科目,或者準備一個獎勵,讓他能在短時間內完成。
隨著理解的加深和成績的進步,對學習的厭惡也會減少,也更容易找到學習的樂趣。
有關腦科學學習法的三個迷思
關於腦科學的學習法有相當多的資訊,甚至有時候會看到完全相反的意見,一些沒根據的資訊對認真想要利用腦科學學習法的家長跟孩子來說是種困擾,以下就說明三個常見的迷思。
- 背誦應該在早晨效果較好?
常有人說比起在覺得睏想睡覺的晚上,早點起床背書的效果比較好,但事實上,睡前背書的效率是比較好的,原因是睡眠中大腦會整理記憶,把一部分的短期記憶歸檔到長期記憶中,所以睡前的記憶反而最新,最容易記住,反而是剛起床時,大腦還沒完全清醒,其實反而不利於記憶,所以最好的背書方法是,睡前背誦,隔天起床經過一段時間,大腦清醒後複習,當然熬夜是最不推薦的。
- 只要有智慧型手機學習效率就會降低?
對現代人來說智慧型手機幾乎是身體的一部分,很多人幾乎片刻不離身,也因此有人說只要有智慧型手機的存在,就會妨礙學習成效,針對這個說法有很多不同的意見,對智慧型手機依存度高或把智慧型手機看得很重要的人,當然容易在學習時忍不住將注意力移轉到那裡,也因此學習效率變差,另外也有人覺得,善用智慧型手機的行事曆與檢索功能,反而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結論不能一言以概之,而是要看使用者怎麼利用。
- 持續學習的時間越長越好?
在以前,不論在做學問或體育訓練上都尊崇毅力與勤奮,也因此形成只要孜孜不倦一直學習或一直練習,自然會得到成效的這種根深蒂固的想法,但現今則崇尚更科學地分析大腦和身體功能,並盡可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成效的方法。
根據大腦的特性,休息在學習中是不可或缺的,透過規劃在注意力失去集中時適當的休息,就不會持續疲勞,能夠以更充實的身心進行學習,因而提高的效率。
使用基於腦科學的學習方法來提高學習效率吧
大腦有許多不同的特點,了解這些特點可以成為一種強大的武器,雖然學習的資質好壞有一部分是天生的,但通過利用大腦的特性,可以大大改善注意力和記憶力。
制式地完成學習成效是很低的,不能產生與努力相符的成果,首先,讓你的孩子採用基於腦科學的學習方法來提高學習效率吧!